

“身邊事好商量”是七屆深圳市政協搭建的協商平臺,引領政協委員面向基層、走進社區、貼近群眾,圍繞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組織相關各方開展平等協商,凝聚共識,推動解決民生微實事,常態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
“身邊事好商量”是七屆深圳市政協搭建的協商平臺,引領政協委員面向基層、走進社區、貼近群眾,圍繞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組織相關各方開展平等協商,凝聚共識,推動解決民生微實事,常態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
2022年5月,深圳市政協委員鄧少勇接到羅湖區黃貝嶺街道文華社區居民關于沿街體育休閑公園亟待改造的反映。隨后,他與多名市、區政協委員多次前往現場調研,召開現場協商會,并積極跟蹤推進改造工作的開展。8月份,文華社區沿街公園綠化改造工程正式啟動,11月17日,文華社區體育休閑公園正式投入使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家門口的休閑空間。
2022年5月初,深圳市政協委員鄧少勇、張佳華、黃文靜等接到文華社區居民反映:羅湖區黃貝街道文華社區是個人口密集的大社區,常住人口接近三萬人,社區活動場地少、運動設施種類單一。查看詳情>>
龍崗區政協了解到白坭坑社區居民反映5號橋存在人車爭道的問題后,多次組織龍崗區政協委員、平湖街道及各職能部門開展現場調研,并組織“身邊事好商量”現場協商會,并達成一致,在5號橋旁架設臨時鋼架橋,解決人車爭道的問題。9月份,臨時鋼架橋——“民心橋”完成施工,正式供行人通行。
龍崗區政協了解到白坭坑社區居民反映5號橋存在人車爭道的問題后,多次組織龍崗區政協委員、平湖街道及各職能部門開展現場調研。查看詳情>>
南山學府中學地處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區,隨著城市的發展,學校師生人數不斷增長,周邊車流量也逐漸增大,學生上下學路上的交通隱患也愈發突出。深圳市政協委員黃志紅、梁燕明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組織相關部門開展了多次調研,并于6月10日開展了“身邊事好商量”現場協商會,并達成了共識,將對周邊交通標識設置等進行優化,加強鐵騎巡邏,以保障學上上下學路上的安全。
近一年來,深圳市政協委員、學府中學老師黃志紅發現,學生上下學的交通隱患愈發突出。查看詳情>>
2021年底,坪山區政協委員陸其美在工作中多次接到市民希望就近閱讀的呼吁,并經多方調研撰寫提案,希望可以推進坪山圖書館與區內中小學圖書館合作共建,讓市民共享公共資源。隨后,在市、區政協聯合推動下,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作用,開展多次現場調研協商,搭建平臺,促成坪山圖書館和中小學校關于圖書館共建共享共識的達成,歷時5個月,與4所學校開展共建共享試點工作,目前已有2所學校圖書館具備向社會開放的條件。
2021年底,坪山區政協委員陸其美結合自身工作,并通過走訪,了解到廣大群眾對公共圖書館的強烈需求。查看詳情>>
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的深圳北站樞紐西北側,于2021年9月開學,隨著學校近一年來的發展,周邊的交通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深圳市政協委員范坤、陳國雄了解到學校反映的情況后,積極行動,開展多次現場調研。6月23日,“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活動召開,市、區政協委員、交通、公安、街道、學校等代表就周邊的交通問題一一協商,并最終達成共識。
由于面向全市招生,學校雖根據需求已安排了11輛大巴車接送,但大部分學生家長仍開車接送,加之校園周邊工地施工、紅綠燈等待時間長等原因,導致高峰時段擁堵嚴重。查看詳情>>
今年6月,鹽田區政協委員李琳接到沙頭角街道居民關于沙鹽路路面環境亟待改造的反饋后,聯動區政協委員張起梁、許文超組成調研小組,多次在沙鹽路進行走訪調研。7月14日,市交通運輸局、區城管部門、街道負責人、居民代表圍繞沙頭角街道沙鹽路的環境品質問題開展現場調研協商活動,并最終達成一致。
作為沙頭角街道最為繁華的商業街,沙鹽路本應該是沙頭角精神風貌的重要展示區,如今卻亟待煥新。查看詳情>>
印力中心是一個集辦公、購物、休閑等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商業中心,前來購物車輛較多,每天約12000輛次,逢節假日導致僑香路及農林路交通嚴重堵塞,影響了周邊居民出行和商場正常運營。2022年初,深圳市政協委員周海斌、黃德華收到群眾反映。多次赴現場調研,并撰寫提案提交市政協。7月14日,“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活動召開,經會議協商各方達成共識,啟動停車場升級改造。
2022年年初,市政協委員周海斌、黃德華收到群眾反映:位于深圳市福田區農林路69號農林路與僑香路交會處的印力中心,集辦公、購物、休閑等于一體,客流量非常大,每逢節假日,印力中心所處的僑香路及農林路交通嚴重堵塞,對周邊居民出行和商場正常運營產生影響。查看詳情>>
經過協商后,各職能部門積極落實解決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提出的5個問題。
近段時間以來,多位政協委員在交通微信群里反映深圳北站周邊的交通擁堵情況堪憂,極大地影響了市民的出行。查看詳情>>
有著“都市中最后一個漁港”之稱的深圳蛇口漁人碼頭在2018年正式拆除,這座承載著深圳百年漁村記憶的港口逐漸退出城市歷史舞臺,經過改造,原漁人碼頭將被打造成濱海綜合體,也將成為深圳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然而,漁人碼頭內港卻停泊著眾多的老舊船舶,船舶擠占了漁港水域空間,影響進出港通航安全,與周邊濱海休閑帶的優美環境也顯得不協調,環境、安全等問題引發關注。9月21日下午,市政協提案委在南山區舉辦“蛇口漁人碼頭環境治理”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活動,市政協委員、社區代表與相關單位面對面協商,形成共識,涉及船舶停泊雜亂、海漂垃圾、油污和消防等大部分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待解決問題已形成社情民意《加快推進海上公務倉選址助力蛇口漁港環境長久改善》,將繼續推動落實。
漁人碼頭內港停放船舶與周邊景觀環境不協調,且存在安全隱患,周邊居民反映強烈。查看詳情>>
布吉既是深圳歷史名鎮,也是深圳七大交通樞紐之一。在深圳“十四五”規劃中,布吉街道被納入都市核心區。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布吉街道以創新思維編制完成了《深圳龍崗區布吉綠廊概念規劃設計》,旨在將布吉打造成活力樞紐新城,成為解決復雜“城市病”的舊城修復典范。目前,《綠廊規劃》有關項目已在有序展開,但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街道辦職權范圍內難以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區政協積極搭建平臺,先后6次集體組織市、區政協委員赴布吉街道調研項目工作情況,研究分析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應對的意見建議。
“布吉綠廊規劃”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街道辦職權范圍內難以解決的問題。查看詳情>>
龍崗區吉華街道吉華路改造工程于2015年立項,2018年進場施工至今,出現交通擁堵現象,引發市民關注。目前仍存在加快該工程收尾進度、科學組織秀峰路口排洪渠箱涵穿越工程兩個問題待解決。今年8月以來,市政協文化文史委委員、市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別委員多次赴現場調研,走訪周邊企業和沿線居民,與施工方座談溝通,涉及慢行系統、出入口設計、管養、交通擁堵等大部分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
吉華路改造工程于2015年立項,2018年進場施工至今,出現交通擁堵現象,引發市民關注。查看詳情>>
地鐵14號線開通在即,其中南約、寶龍兩個站點能為寶龍科技城上班的市民通勤提供便利,但科技城與站點間距離較遠,“最后一公里”的接駁通道仍有待打通。為此,市政協委員多次實地調研,并與街道、交管部門與企業代表多次磋商。10月21日,深圳市政協經濟委、民建深圳市委會組織召開“身邊事好商量”活動,旨在解決龍崗寶龍科技城交通微循環問題,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現場回應了解決方案,將新增2條接駁線路并對原有公交線路進行優化,滿足片區市民的通勤需求。
新能源產業基地的上萬名企業員工通勤存在“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出行問題。查看詳情>>
位于龍華區的深圳市觀瀾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隨著學校改擴建工程的啟動,其周邊交通問題日益凸顯。今年7月以來,市政協委員謝文浩和居學成多次走訪調研,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
校園周邊環境面臨舊改,基礎設施和相關治理由于歷史原因而不完備,師生出入長期不便。查看詳情>>
近年來,市政協委員高度關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問題,市政協委員楊輝、蔣雷,寶安區政協委員杜舒寒多次到寶安區弘雅花園二期進行調研,并通過“身邊事好商量”的協商平臺,與住建、市場監管部門、物業、業主代表等平等協商,幫助推動加裝電梯工作的進行。
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成為社會民生的普遍需求和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查看詳情>>
福中路(新洲路至彩田路段)因途經場所多、路口少,中間隔離帶綠化低矮,不時有市民橫穿馬路踐踏綠化帶的危險情況出現,既不安全也不文明。今年10月以來,市政協委員魏民新、福田區政協委員詹婷、皮沁怡、王遠等多次深入福中路調研,積極走訪周邊居民和上班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福中路不時有市民橫穿馬路踐踏綠化帶,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查看詳情>>
南光高速同樂出口路段,由于4條高速車道變2車道輔路下高速,部分卡車、泥頭車、公交車通過導流線加塞,導致交通事故頻發,擁堵嚴重,群眾反映強烈。11月8日下午,市政協提案委在南山區舉辦以“南光高速同樂匝道擁堵治理”為主題的身邊事好商量活動,市政協委員、市區代表與相關單位面對面協商,形成共識,涉及杜絕同樂出口導流線處加塞行為、加快新城立交的建設進度、完善標識路牌等大部分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待解決問題將繼續推動落實。
南海大道本身車流量極易擁堵,車流倒灌回高速,進一步加劇同樂出口擁塞,群眾反映強烈。查看詳情>>
近年來,隨著康寧醫院接診病人數量逐年增加,醫院內外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加劇,引發市政協委員高度關注。11月9日上午,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與羅湖區政協在翠竹街道舉辦“深圳市康寧醫院內外交通疏導”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活動,市政協委員、社區代表與相關單位面對面協商,形成共識,涉及醫院路段交通組織、車輛違停、增設信號燈、調整信號燈時長等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內外交通循環、人車分流改造、公交車站前移等待解決問題形成社情民意持續推動落實。
康寧醫院門口交通擁堵問題嚴重。查看詳情>>
翠北實驗小學、深圳中學初中部、東昌小學均位于翠竹路周邊,由于各學校周邊的特殊交通情況,在上下學高峰期時易發生擁堵。市政協委員王雪、陳少波等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多次赴現場調研,并召開“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會,尋找優化學校周邊交通問題的“最優解”。
翠竹路周邊三個學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擁堵現象。查看詳情>>
水庫新村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東南部,它東臨泰寧路,南至愛國路,西到北倚于翠竹公園。共有280棟住宅樓,本村人口5000多人,外來暫住人口約17000多人。水庫新村的牌坊是新村的重要地標,也是村民進出的必經之道。毗鄰牌坊的一塊12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種植了排列無序的行道樹,樹木肆意生長雜亂無章,滋生蚊蟲同時不便行人進出,在此顯得極不協調,不僅僅影響了素有羅湖區城市綠化的“花景大道”稱號的愛國路的整體景觀,也給周邊居民帶來困擾。但因該綠地歸屬管轄不清,需要城管、交通、街道社區、股份公司等多方協商,針對這些問題,羅湖區政協積極搭建平臺,多次組織現場調研和座談會議,針對該綠地的改造溝通協調,并厘清主要責任部門,研討規劃設計方案。
水庫新村牌坊邊上有一塊約1200平方米的閑置空地,既影響美觀也浪費資源。查看詳情>>
南山區南海大道時間廣場路段早晚高峰期車流量較大,因南海大道臨時設施還未及時拆掉,路口紅綠燈沒有啟用,導致擁堵嚴重。今年8月份以來,在市政協經濟委統籌下,市政協委員高錦民、王雪多次深入現場調研,并借助11月18日舉辦的“身邊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多方代表共商共議,形成共識,有關問題迅速得到解決。
南山區南海大道時間廣場路段是通往蛇口、前海的重要道路,早晚高峰期車流量較大。查看詳情>>
今年7月以來,針對園嶺街道居民提出的留存社區發展記憶的訴求,市政協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龍建議在園嶺街道建設社區博物館,經過多次深入調研,多方代表共商共議,形成共識,今年年內啟動社區博物館建設工作。
園嶺街道是深圳早期移民第一站落腳地,如何留存記憶,如何留住鄉愁,是個重要課題。查看詳情>>